距离开展还有

234

行业新闻

当前位置:主页 > 媒体中心 > 行业新闻 >


聚焦高端装备制造 助力高质量发展

  为学习借鉴德国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先进经验,加快山东新旧动能转换,山东省委组织部于2018年9月23日至10月13日,组织17名领导干部赴德国举办为期3周的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专题培训班。
 
  一、培训收获
 
  通过学习培训,学员们开阔了视野,更新了观念,从不同角度对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的规律和方法路径进行了深入思考。
 
  一是明确了方向,坚定了信心。结合对德国经济发展历程的深入学习和思考,进一步深刻认识到抓好制造业、发展实体经济的重要性,更加坚定了加快推进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信心和决心。
 
  二是选准了重点,找准了定位。大家一致认为,要结合各自所在县市的特色产业链,瞄准特色产业装备这一关键节点集中发力,并以此为核心提升上下游产业的竞争力,促进特色产业持续、领先发展。大家认识到,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既要靠市场机制发挥作用,又要靠政府、社会组织多方推动,通过政府引导、企业主体、社会组织密切参与的合作体系推动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
 
  三是建立了联系,筹划了项目。学员们珍惜机会,积极寻求合作,与德国地方政府机构、社会组织和企业建立了联系、结成了朋友,在深入交流过程中谋划、洽谈合作项目。一系列的对接联系,搭建了双方合作的桥梁和平台,为学员们学习德国先进经验和理念、指导促进本地产业发展提供了难得契机,也为双方长期交流合作提供了条件和渠道。
 
  二、德国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的经验做法
 
  德国装备制造业高度发达,既与德国政府、商会等各类组织的大力推动密切相关,也与德国人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严谨认真的作风、优秀的服务品质、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等密不可分。
 
  一是从国家战略高度推动“工业4.0”,装备制造业的支撑作用更加突出。作为全球制造业实力最为强劲的国家之一,德国在新的发展压力下,为进一步增强国际竞争力,在2011年举行的“汉诺威工业博览会”上提出了“工业4.0”的大体概念。在德国政府此后推出的《高技术战略2020》中,将“工业4.0”上升为国家战略。在2015年的汉诺威工业博览会上,由德国政治、经济、行业、科学和工会等各界共同参与建设的“工业4.0共同平台”正式启动,该平台是德国推动工业数字化转型的核心网络。“工业4.0”是以信息物理系统为基础的智能化生产,其主要特征就是综合利用第一次和第二次工业革命创造的“物理系统”和第三次工业革命带来的日益完备的“信息系统”,通过两者之间的融合实现智能化生产。德国历史上积累起来的制造业优势为“工业4.0”战略的实施奠定了扎实基础。
 
  二是大型骨干企业领跑,智能工厂发展领先一步。博世、西门子、大众汽车、宝马等大型企业是“工业4.0”的坚定倡导者和主要推动者,在这些大型企业的领跑下,德国很多企业在智能工厂建设方面已经领先于其他国家同行业企业。
 
  三是以隐形冠军为代表的中小企业发达,大中小企业间建立起紧密的分工合作体系。德国制造除了如西门子、奔驰、宝马、大众、巴斯夫等大企业外,还有世界上数量众多、品质优异的中小企业,尤其是一些在国际市场上处于领先地位却默默无名的“隐形冠军”。这些行业的“隐形冠军”,专注于本行业、专注于持续改进产品和研发新技术,逐步形成了行业霸主地位,主宰着各自所在的细分领域。德国深知产业升级需要产业链上游、中游和下游的紧密合作,采取各种措施鼓励其新型现代工业企业之间的合作。为壮大中小企业规模,德国政府还将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提到了国家战略层面,设立专门的法律和法规,以保证中小企业有更多自由发展资金。
 
  四是多元创新体系支持实体经济,助力提升德国制造品质。德国科研创新体系主要包括联邦和州政府、大学、公共研究机构、企业研究机构和基金会等。德国政府大力支持产学研相结合,全国应用科学大学站高等院校一半以上,政府为高校和科研机构提供资助,建立大量科技园和技术孵化中心,鼓励人才到企业发展。德国企业高度重视研发投入,研发经费约占国民生产总值3%,位居世界前列。
 
  五是“双元制”职业教育体系得到高度认同和广泛应用,是德国制造的基石。德国高度重视专业技术人才培养,规定企业有义务为青年员工提供技术培训,年轻人必须参加相关技术培训,其独具特色的“双元制”职业教育被誉为“德国制造”的基石、德国经济腾飞的“秘密武器”。“双元制职业教育”学制2—3.5年,教育对象主要是中学毕业生,分别在企业和职业学校交替进行,企业进行实际操作方面的培训,学校完成相应的理论知识培训。同时,充分发挥经济界自治组织作用,将商会纳入到职业教育全过程。职业学校、企业、商会和政府机构等各类行为主体的分工协作,不仅能培养企业实际需要的技能技术型人才,而且能够及时地对工业和职业变化做出敏锐的反应和调适。
 
  六是行业协会充分发挥了桥梁纽带作用。德国约有30万个商会、协会等行业组织,分为公法性质和私法性质两种。其中,具有公法性质的是商会,目前全国有82家,企业必须依法参加;私法性质的协会是私人经济组织自愿联合形成的,其主要职能是在协会自治的框架内代表其经济利益。无论商会和协会为政府提供的大都是有偿服务,政府对他们的调控手段主要是相关法律,他们代表的是所有会员的利益,在经济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三、推进我省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的建议
 
  当前我省经济处于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时期,借鉴德国发展实体经济,特别是装备制造业的经验做法,结合我省实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是进一步提升装备制造业的战略地位,优化发展环境。我省应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将做强高端装备制造业作为推动全省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动力,形成良好的发展环境和市场氛围。用足用好国家出台的相关激励政策,同时要分类做好产业规划和引导。对于规模大、技术积累深、产业链条长的产业要积极推动其向生产智能化、产品智能化转变,抢占类似于“工业4.0”的高端领域;对于仍然处于较低端的传统企业,更多地要引导其利用现有生产设备,开展生产过程的自动化、数字化改造,逐渐向智能化、智慧化方向发展。
 
  二是支持企业加大研发投入,保持持续创新能力和动力。我省应引导企业瞄准市场消费需求,加大技术创新投入,加快创新成果产品化、效益化,在优势产品和关键技术上抢占制高点。鼓励以企业为主体建设重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创新平台,加快建设一批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借力外部创新资源,采取合资、并购的方式,共建研发中心。鼓励制造业骨干企业牵头成立协同创新联盟,打造产学研用对接平台,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对企业创新所需要的关键人才、特殊人才予以大力激励。
 
  三是完善产业配套体系,推进大中小企业协调发展。首先支持大型骨干企业做大做强,整合资源,有计划、有重点地培育一批跨国制造业骨干龙头企业,以龙头企业带动产业链配套发展。其次扶持配套产业链的中小微企业发展壮大,引导支持中小企业专业化发展,落实好国家和地方对中小微企业的融资、减税等帮扶政策,促进中小微企业向规模化发展。
 
  四是加快推进智能制造试点。要面向《中国制造2025》重点领域,促进智能制造关键技术装备、核心支撑软件、工业互联网等系统集成应用,集成开发一批重大成套装备,推进工程应用和产业化。要深入开展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培育行动,研究制定智能制造“1+N”带动提升措施,树立智能制造标杆企业,复制推广成功经验和模式,带动全省智能制造加快发展。要推动制造业大数据应用,以行业龙头企业为先导,积极发挥大数据技术在提升生产制造、供应链管理、产品营销及服务等环节的作用。要推广智能化管理模式,提升我省企业全过程管控智能化应用比例。
 
  五是加大对制造业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力度。建议首先在技术工人培养方向上以智能制造为导向,以信息化素养为核心,突出IT技能,形成高端性、跨领域、复合型的人才队伍。其次加强交流与合作,推动职业教育的国际合作。可以借鉴德国“双元制”教育模式,一方面鼓励职业院校与德国的工商业协会或手工业协会展开合作,系统学习其教育理念、方法及各项职业标准,另一方面鼓励企业积极参与到职业教育中来,形成“学历证书+职业证书”“学校学生+企业员工”“工学交替,校企融和”的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
 
  六是支持行业协会等中介机构发展。应大力支持行业协会、商会等中介机构的发展,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在提高市场配置效率、协调行业利益关系、维护市场公平竞争、加强行业诚信自律、促进社会和谐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为企业提供市场化、社会化、国际化的法律、会计、税务、投资、咨询、知识产权、风险评估和认证等服务,政府各相关部门及时解决行业协会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提出支持行业协会发展的具体对策。
——
大众网

 
同期活动


北京海闻展览有限公司
北京市石景山区石景山路乙18号院万达广场C座1709

haiwen2002@126.com

86-10-68659227 / 9226

法律信息 |隐私数据保护 | © 2017 北京海闻展览有限公司 京ICP备14033042号-6
京ICP备14033042号-6
技术支持:华大网络